第6课 很多“不幸”只是我们的错觉(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大全集全文 )
2023-04-04 17:51:14   来源:   评论:0 点击:

38.问题的关键并不在我们不够完美时常有人说,讨厌死自己的性格了!自己怎么这么笨!我长得太矮了!类似的声音不绝于耳。一个人追求完美没有错,可怕的是追而不得后的自卑与堕落。完美主义的人往往不愿意接受自己...
扬。其实这是传统思想让我们产生的一个误解。“头悬梁、锥刺股”的故事只在告诉孩子们要刻苦学习,但是学习不是光靠刻苦就能有效果的,要知道:成功的背后,方法才是最重要的。
 
一个胖女孩最近在减肥,她一直认为发胖是因为吃的食物太多造成的,所以,从决定减肥时起便开始节食。她也果然是有毅力,每天的主食绝不超过2两,其余皆用水果、蔬菜来填补。然而,两个月之后,她的脂肪就像舍不得离开她一样,牢牢地附在她的身上,可由于营养不良,她已变得比较虚弱,爬三层楼梯都会气喘吁吁。
 
尽管这样,她仍认为是自己坚持的时间太短,又过了一个月,情况还是那样。没有办法,家人把她送到了医院,征求医生的意见。医生告诉她,减肥是要讲科学、讲方法的,不能只靠节食,还要结合运动,并保持心情舒畅。
 
女孩听了医生的话,意识到了曾经的“坚持”都是无谓的。按照医生教的方法,她每天坚持锻炼,适当节食,并通过听音乐等方式愉悦心情。现在,她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。
 
不止减肥要讲方法,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正确的方法。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,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。父母对拼命读书的孩子常说:“再努力一些!”老师对学生说:“坚持到底!”这些建议都有一个漏洞,就像有人曾经问一位高尔夫球高手:“我是不是要多做练习?”高尔夫球高手却回答道:“不,如果你不先把挥杆要领掌握好,再多的练习也没用。”所以,正确的方法往往比执著的态度更重要。
 
如果有人准备学打高尔夫球这种难度极高的运动项目,他将为设备、附件、教练和训练花上大笔的金钱,他还会将昂贵的球杆时而打进池塘,他也常常会遭受挫折。如果他学习打高尔夫球的目的是成为一位高尔夫球好手,或者在与朋友们相聚时可以共同打打球,那么这么投入是十分必要的。而且他还必须持之以恒,才会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 
但是,如果他的目标是为了每周运动两次,减轻几磅体重并加以保持,使自己神清气爽的话,他最好放弃打高尔夫球,在住宅附近快走就足够了。如果他在拼命练习了一个月或两个月的高尔夫球之后,渐渐认识到这一点,他放弃高尔夫球,开始进行快步走的锻炼方式,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他呢?说他是一个没有恒心、半途而废的人,还是说他非常有自知之明?他是成功者抑或失败者?
 
为学习设定目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,我们也常会设计一套学习方案,并执著地依照这套方案行事,而完全忘记了根据形势的变化要更换方案。其实,头脑稍稍地转动一下,选用正确的方法,就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。就像肯•富奇辞掉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业务员工作,改当顾问,有一段时间,大概因为刚刚进入新行业,他变得十分散漫,工作时经常状态不佳,耽误了不少谈好的业务。他痛苦极了,决定养成一个能一直保持下去的习惯。
 
这时,有人建议他每天早上当他走下楼梯到楼下的办公室时,打扮得就像要去外面的公司上班一样。这样做显得专业,随时准备好突然有人会来邀请他与客户约会,以及让自己的心理处在工作状态中,后来肯•富奇发现,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方法。
 
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,更能说明问题:有一个德国的设备生产商,生产了一套高科技的香皂生产线。只要机器启动,从香皂成型到最后的包装贴签都能一步到位。一家美国的公司和一家中国的公司同时引进了这条生产线。但是使用一周以后,两家公司都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:在每一千个香皂盒中,就有一两个是空的。
 
美国生产商迅速召开会议,成立专门的科研小组,来解决这个问题。半年之后,他们终于研制出了一种精密设备,能通过红外线探测到生产线中哪些是空盒,然后跟踪到最后由机器人将其取出。他们研究这个项目花了巨额费用,于是决定转手卖给中国的厂家,节省成本。结果,当他们知道中国厂家的解决之道后,差点当场晕倒!
 
原来,中国生产商发现这个问题之后,马上让厂里的小办事员想办法解决。办事员后来去市场上买了几台风扇,对着最后香皂装箱的流水线吹,空盒子自然就被吹下来了。
 
虽然是一则笑话,不过这正说明了解决问题的关键,有时候不在于态度和决心,而在于方法。在生活和工作中,你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,当遇到难题的时候,绝对不应该一味下蛮力去干,而是要多动些脑筋,看看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正确。
 
42.在你看来的结果正是原因
 
“别人为什么不喜欢我?”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遇到过。
 
症结在于,人们带着这样的心理:“他不喜欢我,我为什么要喜欢他?”“他喜欢我,我才喜欢他!”
 
在人际交往中,人们总喜欢别人主动向你示好,然后自己再选择性地向别人示好。这样的心理让人们都牢牢地秉承着“静观其变”的原则,谁都不愿意主动“先喜欢别人”,都“等着被喜欢”,如此以来,很多人便渐渐地有了“不被喜欢”而很“懊恼”的情绪。
 
其实,在与人交
 
 
 
 
往中,想让别人喜欢你,你要先喜欢别人,事实证明,有这样的想法的人往往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。
 
曾经有一个心理学家进行过这样的研究。他请了许多被试者来参加一项实验,分为四组。其中一名被试者其实是研究者的助手,即假被试者,研究者安排这名假被试者担当这些被试者的临时负责人。每当实验休息时,这名助手就会离开被试者,到研究主持者的办公室向其汇报情况,其中会谈到对其他被试者的印象和评价,被试者的休息室与研究主持者的办公室只有一墙之隔,虽然两人压低声音谈话,但是实验以巧妙的安排,让被试者每次都能清楚地听到别人怎样评价自己。
 
实验有四种情境:
 
肯定——让第一组被试者始终得到好的评价:假被试者从一开始就表示欣赏和喜欢他们。
 
否定——对于第二组被试者,假被试者从始至终都对他们持否定态度。
 
提高——对第三组,前几次评价是否定的,后几次则由否定逐渐转向肯定。
 
降低——对第四组,前几次评价是肯定的,后几次则从肯定逐渐转向否定。
 
随后,研究者问所有被试者对这个助手的喜欢程度,让他们从-10~+10的量表上做答案,结果发现,喜欢程度的平均分:第一组的得分是+6.42,第二组为+2.52,第三组为+7.67,第四组为+0.87。
 
这个实验最后的结论就是:你肯定别人,别人也喜欢你;你否定别人,别人也不喜欢你。
 
一位老人,每天都要坐在路边的椅子上,向开车经过镇上的人打招呼。有一天,他的孙女在他身旁,陪他聊天。这时有一位游客模样的陌生人在路边四处打听,看样子想找个地方住下来。
 
陌生人从老人身边走过,问道:“请问大爷,住在这座城镇还不错吧?”
 
老人慢慢转过来回答:“你原来住的城镇怎么样?”
 
游客说:“在我原来住的地方,人人都很喜欢批评别人。邻居之间常说闲话,总之那地方很不好住。我真高兴能够离开,那不是个令人愉快的地方。”老人对陌生人说:“那我得告诉你,其实这里也差不多。”
 
过了一会儿,一辆载着一家人的大车在老人旁边的加油站停下来加油。车子慢慢开进加油站,停在老人和他孙女坐的地方。
 
这时,父亲从车上走下来,向老人说道:“住在这城镇不错吧?”老人没有直接回答,反问道:“你原来住的地方怎样?”父亲看着老人说:“我原来住的城镇每个人都很亲切,人人都愿帮助邻居。无论去哪里,总会有人跟你打招呼,说谢谢。我真舍不得离开。”老人看着这位父亲,脸上露出和蔼的微笑:“其实这里也差不多。”
 
车子开动了。那位父亲向老人说了声谢谢,驱车离开。等到那家人走远,孙女抬头问老人:“爷爷,为什么你告诉第一个人这里很可怕,却告诉第二个人这里很好呢?”老人慈祥地看着孙女说:“不管你搬到哪里,你都会带着自己的态度;那地方可怕或可爱,全在于你自己!”
 
没错,别人对你的态度,首先取决于你对别人的态度。可是在现实生活中,人们并不注意自己的态度,而是习惯于在别人的身上找毛病,觉得受到了别人的冷落,就是因为别人对自己的看不起,或者是对方不懂得礼貌。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。受到了他人的误解和冷落,我们首先要检讨自己对别人的态度。如果你一直是挑剔的、冷淡的、苛刻的,那么别人自然不会对你热情。可是如果你用一颗热情、宽容、充满关爱的心去对待别人,相信别人也会逐渐向你展露微笑的。
 
43.拿一手坏牌并不注定就是败局
 
四个人相约一起打牌。于是,正襟危坐,定下玩牌的规矩:谁的牌先出完谁就赢。当然,任何人可以在接完牌之后选择弃权,不过,在起初选择弃权的人不是输牌者,最终的输牌者是最后出完牌的人。
 
揭完牌后,打牌者表情各不一样。甲偷看别人的反应,乙面无表情,丙自言自语地念叨,而丁则是满脸笑容。
 
经过一番思忖之后,甲放下了手中的牌,选择弃权。因为他认为自己既没有关键时刻发威的王牌,也没有一下子可以出去好些张的串牌,细观其他三人的神情,他判断出:别人的状况一定比他好,倒不如选择保险做倒数第二。
 
于是,四个人的角逐立马成了三个人的“游戏”。起初的出牌没有任何“刀光剑影”。看样子三人都在静候出绝招时刻的到来。于是,当丁连续出几次小牌的时候,乙和丙都面带诡异之色地表示放他一马。但最后的结局让其余三人都大跌眼镜。
 
当不断出小牌的丁甩出最后一把牌的时候,乙和丙手中握着满手的好牌惊呼:不可能!
 
原来,乙一直想着丁一定有能够出奇制胜的王牌,所以不敢轻易放出自己的王牌,担心王牌被浪费。而丙靠自己的经验:王牌一定要在别人出王牌的时候去压过他,这样更有赢牌的可能。所以他们都在等待。最终都等到了失败。
 
摊开四个人原来揭到手的牌,最坏的牌竟然在丁手里,但是他却成了最后的赢家。
 
其实,人生有时候就如这场牌局一样,结果看似不可思议,但是确实千真万确地存在。一个满手坏牌的人,竟然能够在这么多的强者中遥遥领先,谁敢说他凭借的只是运气?假如甲不弃权,假如乙不犹豫,再假如丙不受经验的束缚……人往往总是会设想出无数种假如,假如不这样,假如不那样,否则自己就是赢家。输牌的时候总是有很多的借口,但有没有问过自己是否有这份拿到坏牌时的淡定?是否有拿到坏牌时决心将它打好的勇气?能否全力以赴地在困境中寻找出路?都没有。
 
人生犹如牌局,当你翘首以盼满手的好牌时,却常常失望而归。于是开始伤心、失落,一蹶不振,甚至放弃,于是次次失落,你甚至开始怀疑风水不好。拿着满手的牌,人总是觉得别人的牌比自己的好,所以总难以释怀。等到摊开牌之后惊呼:别人连我的牌的一半也不如!但胜利的表情已经洋溢在别人的脸上。
 
人生犹如牌局,扑朔迷离,不到最后一刻谁也猜不出究竟哪一个是赢家。可能你觉得肯定会赢反而却输得很惨,你觉得会输得很惨,到后来竟大获全胜。获胜的关键不在于拿到手的牌的好坏,而在于打得好不好。
 
在通往赢牌的道路上,每一个人、每一个企业都是黑暗中的舞者,在不断地摸爬滚打中匍匐前进,每一次迈步都是艰难的。在艰难之中,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坚持,很可能下一刻就会见到胜利的曙光。
 
生活反复无常,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企业都有抓到坏牌的时候,或者是因为本身所拥有的条件不好,或者只是在行走的过程中遇到了阻挠:辍学、失业、失恋、企业资金短缺、人才匮乏、市场不够、缺乏核心竞争力等,都是在我们头上重重敲击的那一锤,但这些并不意味着牌局就已经定了,相反地,满手坏牌依然可以成功。
 
有这样一个人:22岁,生意失败;23岁,竞选州议员失败;24岁,生意再次失败;25岁,当选州议员;26岁,情人去世;27岁,精神崩溃;29岁,竞选州长失败;34岁,竞选国会议员失败;37岁,当选国会议员;39岁,国会议员连任失败;46岁,竞选参议员失败;47岁,竞选副总统失败;49岁,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;51岁,当选美国总统。这个人就是林肯,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。
 
林肯手中的牌不但很坏,甚至可以说糟透了,但他硬是将手中的坏牌打出了好的结局。他依靠的是什么?就是在失意的时候,他从来没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第5课 处处有心皆教育(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大全集全文 )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分享到: 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