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救专家贾大成:面对猝死悲剧,如何起死回生?
2017-05-08 16:06:25   来源:   评论:0 点击:

每年的5月8日为世界红十字日,自1948年国际红十字会理事会确定以来,今年已经是第70个世界红十字日了。在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到来之际,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医务工作的老医生,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我的本行——急救...
每年的5月8日为世界红十字日,自1948年国际红十字会理事会确定以来,今年已经是第70个世界红十字日了。在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到来之际,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医务工作的老医生,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我的本行——急救工作。

\

面对猝死悲剧,如何起死回生?(供图/视觉中国)

急救设备的更新、急救环境的完善固然重要

但当前急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:急救意识的树立和提高

说到急救,哪一项工作是当前最需要最迫切,也是最值得投入人力、物力、精力、财力将其做好的?是具体的某项急救知识的普及,还是急救技能的操作?是急救设备的更新,还是急救环境的完善?这些当然都很重要,但是尤为重要的,是急救意识的树立与提高。

我国国民急救知识的缺乏,从几个数字的对比上就可以一目了然。

2015年北京市卫生统计公报显示,北京具有专业急救知识的市民只占全市人口的0.2%。而新加坡每5个人就有1人接受过急救知识培训,美国每4人中就有1人能实施急救,而在北京,参与过急救知识培训的人数与市民比例仅为1:150。

猝死虽危险,但未必不能起死回生

关键在于:在患者呼吸、心跳停止的4-6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

我先说一件往事。我刚调入北京急救中心工作不久,1983年6月下旬的一个清晨,一个小伙子发生猝死,邻居帮忙打了急救电话。接到指令以后我迅即赶往患者家中,只见那个30多岁的小伙子躺在外屋地上,旁边站着他的爱人和一个三四岁大的孩子,然后屋里屋外围了好多人,都在一旁看着,没有一个人上前抢救。

我上前检查,发现患者呼吸、脉搏、心音都没有了,身体已经冰冷,身体低垂部位出现暗红色的尸斑,患者死亡至少一到两个小时,已经没办法抢救了。我把情况告诉了患者家属,她顿时放声大哭,小男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,惊恐地抱着妈妈的大腿,边哭边说,“妈妈,别哭,妈妈,别哭……”

猝死虽说危险,但未必不能起死回生,关键在于患者呼吸、心跳停止的4到6分钟内,抓紧时间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。如果当时有一个人这样做了,这小伙子说不定就能救活。现场那么多人,可惜没有一个人懂一点心肺复苏知识。

那次是我第一次单独执行急救任务,虽然事情过去了30多年,但我依然记忆犹新。当时我也30多岁,和那个小伙子是同龄人,回想他那个小家,虽然简陋,但是整洁温馨,可怜他就这样失去了生命,幼小的孩子也失去了爸爸。

在自动体外除颤仪或120急救人员未到达到场前

必须坚持:持续心脏按压且深度达到5-6厘米

再说一件近来的事。去年6月份,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的站台上,年仅34岁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突然晕倒,失去意识。身旁路人对其进行心肺复苏,非常遗憾的是,金波最终抢救无效离世。

在网友拍摄的两分多钟的抢救现场视频中能够看到,一开始时金波腿部还在动,可以推断此刻心脏并未停跳。之后不久施救者开始做心肺复苏,如果当时能够持续按压,并且按压深度达到5-6厘米,坚持等拿到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或是120急救人员的到来,或许还有一线生机。

另外,现场虽有多名地铁工作人员,但没有人直接参与施救,仅仅是沟通、呼救。

这两件事着实令人伤感。更令人痛心的是,从小伙子猝死到金波先生离世也过去30多年的时间了,人们的急救意识并未见提高多少,以至于未能及时抢救造成的悲剧仍在发生。

要想减少猝死悲剧提高急救意识,积极参与急救培训势在必行

早日实现:让公众成为现场急救的有效力量

在我50年的急救工作中,只见过四次医生赶到时有人在现场做心肺复苏按压,而且只有一次按压动作正确。

在国内,急救培训还没有受到社会大众的足够重视,许多意外灾害高危岗位的行业也缺乏培养职工掌握急救技能的意识,因此参与急救培训的人员多为医务工作者。

我多年从事急救普及教育工作,特别是退休以后,这些年在全国各地进行急救科普。我觉得急救应该是终身教育,我一直呼吁政府和全社会把健康教育、急救教育和死亡教育列为全民终身教育的必修课,尤其是在高危行业和服务行业,应该列为本行业必备的专业技能;各级各类学校应该把急救教育列为必修课程。相比于30年前,这些方面有了很大改观,但是,仍然远远不够。

在急救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,急救社会化已成为急救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,必须充分认识公众现场急救在急救网络中的作用和意义,理顺公众现场急救和院前急救的关系。提高急救意识,让公众成为现场急救的有效力量,一定可以减少很多类似金波那样的猝死悲剧。

 

 

贾大成“中国急救普及教育第一人”。

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、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委员、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客座教授、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客座专家、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教育工作指导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、壹基金救援联盟急救顾问。从事急救工作30年,对3000家单位、超过40万人进行过急救培训。在国内率先完成“急性心梗的院前静脉内溶栓治疗“和“院前快速心律失常的同步电转复”,填补了国内院前急救的空白。新浪微博拥有150多万粉丝。

贾老的微博介绍是这样写的:“生是120的人, 死是120的魂。永葆青春的活力和生命的激情, 把一生献给中国的急救事业!”这就是贾老一生的真实写照。

美国大城市中,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最高可达16.3%,但在中国,这个数字不到3%。 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,欧洲急救知识普及率高达80%,其中北欧普及率最高,几乎全民普及;美国普及率70%;而中国城市人口普及率还不到0.1%。数字的对比很能说明问题。

想要将急救事业推广、完善,增强急救意识的工作必须先行。观念上的改变才能带动行动,急救意识提高了,才能够提高国家、社会乃至个人对急救工作的重视程度,才能够普及急救常识、掌握自救互救技能,才能够推广急救知识的宣传与培训,从而建立健全院前医疗急救体系。

我们中国人不仅缺少急救技能、急救设备,我们更缺少的是急救意识,像猝死、溺水等意外事故,在救护车到达前,只有社会急救和公众自救、互救等及时有效的救援,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,然而,我国公众的急救意识缺乏,由此导致急救技能、急救设备严重不足,往往错过了最佳医治时机,从而造成遗憾,甚至悲剧。

相关热词搜索:大成 悲剧 专家

上一篇: 一种茶生津止渴除口臭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分享到: 收藏